今天,據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歷經22年后,由中國海洋大學、上海藥物研究所和綠谷制藥聯合開發的甘露寡糖二酸(GV-971)正式獲批,適應癥為輕中度阿爾茲海默癥。全球首個糖類多靶抗阿爾茲海默病創新藥物正式上市!
▲ GV-971結構式
從1997年的臨床前研究到2007年的1期臨床,從2010年的2期臨床到2014年的3期臨床,再到2018年的申報上市,GV-971一路備受期待。
不同于傳統靶向抗體藥物,GV-971是從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類分子。它能夠多位點、多片段、多狀態地捕獲β淀粉樣蛋白(Aβ),抑制Aβ纖絲形成,使已形成的纖絲解聚為無毒單體。最新研究發現,GV-971還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失衡、重塑機體免疫穩態,進而降低腦內神經炎癥,阻止阿爾茨海默癥癥程進展。
早前(9月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課題組聯合上海綠谷等研究團隊在《Cell Research》雜志上發表了Sodium oligomannate therapeutically remodels gut microbiota and suppresses gut bacterial amino acids-shaped neuroinflammation to inhibit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揭示了GV-971抑制阿爾茨海默癥的作用機理。
研究顯示,GV-971可以通過調節氨基酸代謝來抑制神經炎癥。其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降低相關代謝產物苯丙氨酸和異亮氨酸的積累,減輕腦內神經炎癥,進而改善認知障礙,達到治療的效果。
▍關于阿爾茨海默癥
阿茲海默癥(AD)是最常見的癡呆癥,這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神經退行性疾病,隨時間推移患者出現漸進性癡呆,直至生活不能自理。當前,全球有5000萬AD患者,預計到2050年增至1.52億。然而,放眼全球,迄今為止能夠治療阿茲海默癥的有效藥物仍未出現。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藥物綜合數據庫PDB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國內重點城市醫院抗癡呆藥市場有所縮減,在2012-2018年,我國重點城市樣本醫院癡呆治療藥銷售額從29.57億元增加至42.5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23%。
數據來源:PDB藥物綜合數據庫
國內批準用于阿爾茨海默癥的藥物主要是γ-氨基丁酸(GABA)類促智藥。代表品種主要為奧拉西坦、長春西汀等。但由于沒有藥真正有效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癥狀,仍然是該市場最大的難題。
從研發進程來看,截止目前,全球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研發藥物中,僅3%進入了III期臨床,而最終成功上市的僅剩下1%。
免費數據來源:藥分享Plus
在這成功上市的1%中,獲FDA批準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藥物僅有6個,并且都為2015年之前獲批的藥物。
免費數據來源:藥分享Plus
在過去112年的時間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原因還沒完全研究清楚,僅有的是基于有限觀察基礎之上的推測和假設,包括遺傳基因,神經遞質(乙酰膽堿減少),β-淀粉樣蛋白沉淀,微管相關蛋白質(Tau蛋白),病毒,金屬,免疫系統紊亂……
蛋糕的吸引力讓制藥巨頭紛紛拼殺戰場。然而近年來,數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陸續在大型III期研究遭遇失敗,引起市場巨震,不免讓人沮喪。
2018年1月,武田制藥宣布吡格列酮的阿爾茨海默病Ⅲ期臨床試驗失?。惠x瑞宣布放棄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的阿藥物研發;丹麥制藥公司Lundbeck的idalopirdine試驗性藥物未能阻止輕度及中度阿茲海默癥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它曾被看作是治療阿茲海默癥最有希望的藥物之一;
2018年2月,默沙東宣布停止Verubecestat的臨床試驗;
2018年6月,禮來與阿斯利康聯合開發的lanabecestatⅢ期臨床中止;
2019年1月,羅氏宣布CrenezumabⅢ期臨床失敗……
盡管有太多失敗,但這個領域仍然有一批批制藥人往前沖,讓人看到希望。
10月22日,渤健(Biogen)和衛材(Eisai)宣布,在與FDA溝通后,渤健計劃將在明年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試驗性治療藥物aducanumab遞交上市申請。Aducanumab被業內期待為首個逆轉疾病進展的AD藥物。
如今,GV-971的獲批,展現了以微生物群為中心的抗阿爾茨海默癥效應,為阿爾茨海默癥的治療開辟出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通過重塑腸道微生物群來指導未來有效治療的發展,在AD史上具有跨時代的意義!